汨罗古树故事:乡愁在苦槠
2022-01-24 19:06:00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胥扬 | 作者:胥扬 周敏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9666

汨罗融媒体讯(记者 胥扬 周敏)苦槠[zhū],是⼀种乡愁树,江南常见之树,也是⼀种历史树,全身都是宝。大荆镇墩河15组的这株苦櫧,树龄150余年,静默矗在山间。

苦槠是⼀种长寿树,尽管有些村庄世易时移⼏经变迁,但作为风水树的苦槠树林,却可能⼀直屹⽴不倒。对⼀些⾛出村落的游⼦来说,他们也许曾在⼤苦槠树下纳凉、歇息、做活计、捡拾苦槠⼦,或⼩时候曾在林中捉迷藏、玩游戏、听故事,哪怕仅仅作为村庄形象不可或缺的⼀部分,苦槠树也让⼈难以从记忆之中抹去,成为⼀些游⼦对家乡风物最深刻的记忆。

在湖南,苦槠是⼭上常见之物,它们常和杉⽊、樟树混⽣在⼀起。古⽼的苦槠树,树形⾼⼤,树冠舒展,主⼲粗壮结实,树⽪浅纵裂,⽚状剥落,微微有点像松树⽪的样⼦。⼤多数时候,苦槠⼀身深绿⾊静静地站⽴于天地之间,其最引⼈注⽬的季节,是其开花的时候。⼤约在清明前后,苦槠淡黄绿⾊的穗状花,不经意之间,开得铺天盖地⽓势惊⼈。

对很多游⼦来说,除了苦槠树所代表的家乡意象,乡愁也许更多来源于⾆尖上的味道,来⾃于对苦槠⾖腐的念想。先民们在房前屋后栽种苦槠树,除了其易活、遮阴、⽤材、美化等原因之外,最重要的⼀点,也许是其果实可备不时之需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⽬》槠⼦条⽬中记载:“(苦槠)结实⼤如槲⼦,外有⼩苞,霜后苞裂⼦坠。⼦圆褐而有尖,⼤如菩提⼦。内仁如杏仁,⽣食苦涩,煮、炒乃带⽢,亦可磨粉。”

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濬在其巨著《植物名实图考》曾经记载:“余过章贡间,闻舆⼈之诵⽈:苦槠⾖腐,配盐幽菽。皆俗所嗜尚者。得其腐而烹之,⾄⾆而涩,⾄咽而餍,津津焉有味回于齿颊。”

苦槠浑身都是宝,不仅⽊材优质,果实可做各种食品,树本身还有很特殊的防⽕功能呢。研究显示,苦槠鲜叶着⽕温度可⾼达 42.5°,树⽪厚且富含鞣质,难以着⽕燃烧,农村俗语“⽼槠嫩丛,打破吹⽕筒”,是对其防⽕性能的形象写照。由于苦槠燃点较⾼,并能抑制温度上升,阻⽌⽕焰蔓延,常和著名的防⽕树⽊荷⼀道,被作为营造防⽕林带的优选树种。

一审:张   咪

二审:胥   扬

三审:杨剑波

责编:胥扬

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专题
精选
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